武汉大学关于加强博士研究生跨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浏览次数
发布机构 : 研究生院 文号 : 武大研字〔2015〕13号

武汉大学关于加强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跨学科人才培养既是当今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也是深化和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必要举措。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工作,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经学校研究,现就加强我校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以下简称“试验区”)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试验区建设要以培育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交叉型人才为重点,以发挥多学科集群优势与交叉优势为依托,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体系,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整体培养质量。

二、发展目标

试验区建设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在校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和其它跨学科科研平台,重点建设若干博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基地,按照“严入口、重特色、高水准、动态化”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跨学科平台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着眼于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与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和突出科研能力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定向类博士生,含硕博连读生),形成研究生创新成果产出的可持续增长机制。

三、建设任务与实施方式

(一)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1. 建设任务

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要依托校内已有跨学科科研平台,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精选部分单位作为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研究生招生、培养等环节探索建立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促进学科发展的多样化培养模式,以及高水平创新成果产出机制,对深化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产生辐射示范效应。

2. 实施方式

(1)申报条件

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要面向校级以上协同创新平台和各类独立招生的跨学科科研平台,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结合平台研究方向与学科特色开展团队跨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申报单位要精心设计培养环节、切实抓好质量管理举措、科学设定培养标准、不断优化培养体系,推进科教结合和产学研结合,着力构建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培育青年学术精英的开放式培养模式。

(2)评估确认

学校组织专家对申请进入试验区的各单位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进行集中评议,着重考察招生方式改革、导师指导方式改革、培养过程分流淘汰机制、课程体系优化、培养目标与任务制定等关键点,进行方案可行性论证,协商确定试点单位并签订《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任务书》。

(3)考核方式

试点单位根据培养任务书自行组织试点项目的中期考核(研究生院参与),认真分析项目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学校负责结项考核,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进展状况,确定整体考核等次与激励方式。

(4)激励举措

学校加大对改革试点单位研究生教育的投入,保证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其中,试点单位中期考核为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优秀率根据培养绩效协商确定),助学金标准增加1万元,即提高到3.2万元/年;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结项考核为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给予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需达到上一年度学部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一等奖获奖者条件,允许同时申报其它奖项),奖励标准为1万元/人。此外,根据结项考核结果,协商确定次年研究生招收指标与其他扶持举措,进一步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与高效利用。

(二)优秀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 建设任务

学校每年在重点学科择优遴选50名以内具有跨学科培养潜质、已取得较高显示度科研成果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围绕导师科研课题与博士研究方向,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开展合作指导,在交叉研究中实现精品培育和青年学术人才培养的双赢。

2. 实施方式

(1)遴选方式

优秀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对象为具有跨学科背景或拟跨学科培养的优秀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和一年级博士生;选拔方式上采取科研项目需求驱动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即主持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的导师结合项目研究需要,依托原有跨学科科研团队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共同遴选优秀博士研究生进入跨学科培养试验区。

(2)培养任务

导师团队合理分工、合作指导,结合跨学科科研项目与候选博士生的已有基础和研究方向,共同制定多学科交叉的个性化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科研成果要求应高于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申报条件),并签订《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任务书》。

(3)评审认定

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对申请加入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的申报材料进行集中审核,择优遴选并确定入选试验区的导师团队和博士生。

(4)评估考核

进入试验区的博士生应在导师团队指导下,开展跨学科选课、实验室轮转以及跨学科国际化培养等,不断激发创新灵感,在跨学科研究中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学校对进入试验区的博士生跨学科培养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中期考核、结项考核。

(5)激励举措

学校对进入试验区的博士生进行奖助支持,如优先给予研究生跨学科交叉自主研究项目的资助和公派留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的选派。中期考核为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助学金标准增加1万元,即提高到3.2万元/年。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结项考核为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给予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需达到上一年度学部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一等奖获奖者条件,允许同时申报其它奖项),奖励标准为1万元/人。对于圆满完成跨学科培养任务,研究生指导成效显著的导师及导师团队,经申请审批可在次年相应增加博士招收名额(不占培养单位原有招生计划)。

四、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到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对于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要强化责任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创造力的跨学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氛围。

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试验区建设的组织领导,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研究生招生、培养改革,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研究生跨学科人才培养工作联动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研究生院要建立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导师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有意向跨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导师信息,主动与相关学院(系)沟通,促进跨学科导师培养团队的组建。

五、附则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武汉大学关于建立博士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的若干意见》(武大研字[2011]30号)即废止。


武汉大学规章制度信息库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027-68756517
fzw@whu.edu.cn